【英國職場觀察】給顧問業新鮮人的「人脈拓展」指南:如何在初期就建立起良好人際關係?

把握四個關鍵字:個人職場品牌+人脈拓展+數位足跡+關係維護

Vivian Ku
Apr 19, 2023

相信很多人知道,發展人際關係是顧問業裡非常重要的技能,尤其是在組織規模龐大的公司,常常好的案子或是適合自己的案子是靠口耳相傳得知的;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,更是會有僧多粥少的情形,每個人都希望能執行到喜歡的專案。這時候,如果早有培養了清晰的「個人職場品牌」、有策略的拓展「人脈」與「數位足跡」與定期的「關係維護」,就有機會找到更多更適合自己的專案。下面就一一來跟大家分享,我的英國同事、主管們曾經提點過我的事情(其實很多事情也不是新鮮事,但是對方提醒我之後,我就會把這件事放在心上,所以我也抱持著同樣心情分享給其他人。)

個人職場品牌

職場上的個人品牌,簡單來說就是希望在公司裡以什麼出名,這是我加入公司以後,我的Buddy提醒我的第一件事,畢竟在顧問業中同事間的競爭多少會有,有清晰的個人品牌絕對有所幫助。

比如說我希望我的同事想到Smart City和Digital Twin就想到我,反之亦然,想到我就想到這兩個關鍵字;有的人也會以一些軟實力出名,例如某人是公司裡非常「擅長處理救火任務」的人,或是「擅長協調大型團隊」的人。一旦有了自己想要傳達的個人品牌以後,除了平日就要增進相關技能外,剩下的就是在每次的Networking與Catch up的場合中,不斷地分享、再分享。

人脈拓展

在我們公司,不論對方職位大小,只要主動聯繫,幾乎都可以約到一個Networking機會(我說幾乎,因為沒有約過CEO,也不敢)。我的主管建議我:邀請比較高層級的主管時,一次約15分鐘就好,這樣對方會更容易回覆我並接受邀約。

我對於Networking的目標是:當談話結束時,對方會對我有很好的印象,最好還記得我要傳達的個人品牌關鍵字。但這並不表示我一定要高談闊論我有多少實力、做過多少事,有時候追求的是相談甚歡,讓他覺得他很享受我們的對話,甚至可能是他一整天最輕鬆的30分鐘。如果對方是更喜歡分享的人,我就仔細多聽,然後適時地問一些問題,這樣就可以深入彼此都有興趣的部分。如果對方覺得我是能夠互動、能夠合作的人時,自然會對我有好印象。

儘管如此,也不能抱著太過輕鬆聊天的心情去networking,事前準備仍是必須的,包含研究對方的經歷、想好要和對方分享的事、準備幾個好的問題等,事後也要盡快寄送Key takeaway + Thank you note給對方。

數位足跡(Digital Eminence)

後來我的主管又與我分享,除了定期的networking讓大家深刻得記得我的臉以外,也要多擴展在網路上的足跡。例如剛開始可以每三個月在LinkedIn上發表我對產業的看法,或是只是單純的整理這三個月來觀察到的產業趨勢或重要新聞,透過這樣去累積更多人脈和建立專業形象,一旦覺得上手後,還可以增加頻率,或與同事多互動。

老實說,我一開始聽到覺得有點驚訝,雖然知道這件事有眾多的好處,像是發文分享是一種學習沈澱與淬鍊想法的過程,也能幫助我們跳脫原本每日的工作,用更宏觀的角度思考,更重要的是增加與公司內外的專業人士互動,當然也會幫助個人探索更多元的職涯可能,但是這比較像是對我個人更長遠的職涯的建議。

以下也分享幾個我同事使用LinkedIn的Tips:

1. 先查看自己的Social Selling Indicator(社群品牌競爭力指標),只要登入LinkedIn帳號後點擊以下的網址就能查看自己的分數。分數若有達到70代表我們在LinkedIn是有很不錯的個人品牌力的。

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sales/ssi

2. 如果發文文章長度夠,就會有”See More”,LinkedIn就會把這篇文當作是”有品質的發文“,如果很多人點擊See More效果更好,自然就會增加觸及。

3. 發文後的2小時是黃金時間,越多人在這個時間內看到越好,如果有人留言了,可以盡量在兩小時內回覆,又是增加觸及。

4. 重質不重量。有想法的輸出是最重要的,畢竟最終目的是要建立專業人脈網。

關係維護

最後,有了一次成功的Networking後,千萬不能以為這樣就沒事了,既然都花時間彼此認識了,一定要與對方好好保持聯繫。我的同事建議我,把每個人擅長且我想向他們學習的事情都記錄下來,比如A同事特別擅長某種技術、B同事特別會主持會議、C同事特別會當Mentor、D同事特別會與客戶互動,把這些都寫下以後,就可以提醒自己,持續得向這些人學習這些事情,例如在定期的catch up時問對方一些改進方向等。

至於「定期」的頻率是要多久?完全取決於我們與對方的契合度,是否很聊的來,可以發展長期的Mentorship?通常我與我的黃金圈的同事們,至少一個月會對話一次,比較密切的同事則為兩週一次。我的一位Mentor也曾說,尋找Mentor除了找讓你相處起來很舒服的人以外,也要尋找另一種會不斷挑戰你的想法的Mentor,這不表示他不支持我們的決定,相反的他可以透過問一些比較直接、尖銳的問題,來刺激我們更深入的思考。

以上,就是目前的一些顧問業職場觀察與收穫!

🏅 感謝看到最後的你,按五下拍手,讓我更有分享的動力!

--

--

Vivian Ku
Vivian Ku

Written by Vivian Ku

科技轉型顧問@英國倫敦,關注解決都市議題之新創公司、商業模式與未來城市產業趨勢,寫作是為了保持學習的節奏。文章分類: Smart City | Growth Mindset | Entrepreneurship | Reading. Link: linktr.ee/vivianku.growth

No responses yet